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肾功能受损。肌酐高可能引发肾功能恶化、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疾病、贫血、骨骼病变等危害,需及时干预。
1、肾功能恶化
肌酐升高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长期高肌酐会加速肾功能损伤,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或尿毒症。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水肿、乏力等症状,需通过肾功能检查动态监测。
2、电解质紊乱
肾脏代谢异常易导致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及低钙血症,表现为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严重高血钾可能引发心脏骤停,需紧急处理如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3、心血管疾病
肾功能不全常伴随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水钠潴留会增加心脏负荷。研究显示,血肌酐每升高10μmol/L,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5%-8%,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4、肾性贫血
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患者常见面色苍白、活动耐力下降。临床数据显示约50%的慢性肾病患者会出现中度以上贫血。
5、骨骼病变
钙磷代谢紊乱可能引发肾性骨营养不良,表现为骨痛、骨折风险增加。长期高磷血症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异常分泌,形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0.6-0.8g/kg,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摄入。出现严重水肿或尿量减少时应及时就诊,通过药物治疗、透析等手段延缓疾病进展,保持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