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长期食用花生有何健康风险?

王雯 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长期大量食用花生可能增加过敏反应、肥胖及代谢异常、消化不良等风险,同时存在黄曲霉毒素污染或重金属蓄积的隐患。适量食用花生对健康有益,但过量可能带来以下潜在问题。

1、过敏风险增加

花生是常见的高致敏性食物,其含有的Arah1、Arah2等蛋白可能引发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长期频繁摄入可能提高致敏概率,表现为皮肤瘙痒、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儿童和过敏体质者风险更高。

2、肥胖及代谢问题

每100克花生约含567千卡热量和49克脂肪。长期过量食用易造成热量超标,增加内脏脂肪堆积,可能诱发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

3、消化不良

花生中粗纤维含量达8克/100克,过量摄入会加重胃肠负担。其高脂肪特性可能延缓胃排空,导致腹胀、反酸等症状,特别是消化功能较弱者更易出现不适。

4、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

花生在湿热环境中易滋生黄曲霉,产生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这种毒素耐高温且具有肝毒性,长期食用霉变花生可能损伤肝功能,增加肝癌风险。

5、重金属蓄积可能

花生属于镉、铅等重金属富集作物。工业污染区种植的花生可能通过根系吸收土壤重金属,长期食用可能导致重金属在肝肾蓄积,影响器官功能。

建议每日食用花生不超过30克,优先选择真空包装、颗粒完整的产品。食用前注意检查有无霉变,出现苦味立即吐掉。肥胖人群、过敏体质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应控制摄入量,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膳食结构。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