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灶是脑组织局部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缺血性病变,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可能与脑血管疾病相关。这类病变通常由小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导致脑细胞暂时或永久性损伤。
脑缺血灶多发生在脑深部白质或基底节区,由于这些区域血管较细且侧支循环较少,易受血流变化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但部分人无明显表现,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的脑缺血灶可能增加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等风险,需结合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明确诊断。
若检查发现脑缺血灶,建议及时就诊神经内科,完善血压、血糖、血脂等评估,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吸烟饮酒,规律监测血压和血糖,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控制危险因素,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