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穿刺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穿刺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一般包括局部疼痛、出血或感染、神经损伤以及其他并发症,具体风险与操作技术和个体差异有关。操作时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由专业医生进行,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1、局部疼痛

骨穿刺过程中,穿刺针进入骨骼时可能刺激骨膜或周围组织,引发短暂性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通常会在术后数小时至1-2天内缓解,冷敷或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可帮助缓解。

2、出血或感染

穿刺部位可能因针头损伤血管出现皮下瘀血或血肿,凝血功能异常者风险更高。若操作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或发热。操作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3、神经损伤

穿刺部位若靠近神经走行区域,存在误伤神经的风险,可能引发肢体麻木或活动受限。此类情况较为罕见,经验丰富的医生会通过规范定位和影像引导最大限度规避风险,一旦发生损伤需立即进行营养神经治疗。

4、其他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晕针、心慌等应激反应,极个别骨髓取材困难者可能需要重复穿刺。骨质疏松患者穿刺后存在病理性骨折风险,但发生率通常低于1%。

进行骨穿刺前需如实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出血史及基础疾病,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发热、穿刺部位化脓或活动障碍,应及时返回医院处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