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严重类型,主要表现为胰腺组织发生坏死,可能伴随胰周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其病因复杂,常见于胆道疾病、酗酒或高脂血症患者,需通过综合治疗手段干预。
1、病因
主要与胆道结石、酒精刺激、高脂血症等因素相关。胆道结石可能阻塞胰管,导致胰液反流激活消化酶,引发胰腺组织自我消化。长期酗酒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干扰代谢功能。高脂血症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形成胰腺微循环障碍。
2、病理特征
胰腺实质及周围脂肪组织发生凝固性或液化性坏死,伴随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坏死区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肿,严重时可导致胰腺假性囊肿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部刀割样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伴随恶心、呕吐及腹胀。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黄疸、皮下瘀斑等体征,重症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少尿、意识障碍等危象。
4、诊断方法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显著升高,但后期可能因胰腺广泛坏死而下降。增强CT是首选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胰腺坏死范围。超声内镜或MRI有助于评估胆道病因及并发症情况。
5、治疗原则
包括早期禁食、胃肠减压及液体复苏。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生长抑素等药物,对感染性坏死灶需行微创清创术或开放性手术。营养支持多采用肠内营养,重症患者需转入ICU监护。
该病具有较高病死率,确诊后应及时住院治疗。日常需注意控制血脂水平,避免暴饮暴食及酗酒,胆道疾病患者应定期复查。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擅自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