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肠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腹泻、血便、发热以及里急后重感等症状,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若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腹痛
急性结肠炎引起的腹痛多位于下腹部或左下腹,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能有所缓解。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和黏膜损伤程度相关,严重时可伴随压痛和腹肌紧张。
2、腹泻
患者常出现频繁排便,每日可达10次以上,粪便多呈水样或糊状,可能带有黏液。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及炎症刺激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影响水分吸收,从而引发腹泻。
3、血便
部分患者粪便中可见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多与结肠黏膜溃疡或糜烂有关。出血量因病变严重程度而异,少数可能出现大量血便,需警惕贫血或休克风险。
4、发热
急性感染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体温升高,多为低热(37.5-38.5℃),若出现高热(超过39℃)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并发症,需结合血常规等检查综合判断。
5、里急后重感
表现为排便后仍有便意却无法排尽,主要因直肠炎症刺激所致。该症状可能持续存在,尤其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较为明显。
日常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低渣流质饮食为主。若出现持续血便、高热或脱水症状,应立即前往消化内科就诊,通过结肠镜和粪便检测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