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宝宝吐奶怎么办?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宝宝吐奶可能与喂养方式不当、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通常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拍嗝、控制喂养量等方式改善。若伴随精神萎靡、体重下降等症状,则需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奶时将婴儿头部抬高约30度,身体呈半倾斜姿势,避免平躺喝奶。喂奶后需保持竖抱姿势20-30分钟,减少因重力作用导致的奶液反流。母乳喂养需让婴儿含住整个乳晕,避免吸入过多空气。

2、正确拍嗝

每次喂奶后竖抱婴儿,用手掌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持续5-10分钟,帮助排出胃内空气。若拍出奶液属正常现象,可用纱布及时擦拭嘴角,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3、控制喂养量

采取少量多次方式,新生儿每次喂奶量控制在30-60ml,间隔2-3小时喂养。人工喂养需按奶粉罐标注比例冲调,避免浓度过高加重肠胃负担。注意观察婴儿停止吮吸、扭头等饱腹信号。

4、排查喂养器具

检查奶嘴孔大小是否合适,倒置奶瓶时奶液应呈连续滴落状。若频繁吐奶伴随皮疹、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水解蛋白奶粉,排除牛奶蛋白过敏的可能性。

5、及时就医处理

若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带血丝或黄绿色胆汁、囟门膨隆、持续哭闹等情况,可能提示先天性幽门肥厚、肠梗阻等疾病,需立即就诊进行超声检查。反复吐奶导致体重增长缓慢时,需进行生长发育评估。

日常需记录吐奶频率、性状及喂养情况,喂奶后避免立即更换尿布或剧烈活动。多数婴儿4-6月龄随消化系统发育完善会逐渐缓解,若吐奶频率超过每日5次或影响正常进食,建议尽早就诊儿科明确病因。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