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后的处理方式通常包括侧头单脚跳、用棉签吸干水分以及及时就医等。若操作不当或伴随其他症状,可能需进一步治疗。
1、侧头单脚跳
进水后可将头部向进水侧倾斜,单脚跳跃利用重力促使水分流出。此方法适合耳道无明显堵塞的情况,过程中需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剧烈晃动导致耳道黏膜损伤。
2、用棉签吸干水分
选用清洁棉签在耳道口轻轻蘸取水分,注意不可深入耳道以免将水推入更深部位。若外耳道存在耵聍(耳垢)遇水膨胀,可能造成闷胀感,此时需由医生清理,不可自行掏挖。
3、及时就医
若进水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或发热,可能提示继发感染或鼓膜损伤。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评估情况,中耳炎患者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孔者则需避免耳道进水并定期复查。
日常应避免在游泳、洗澡时让污水进入耳道,佩戴耳塞可起防护作用。若反复出现进水后感染,建议排查是否存在外耳道狭窄或慢性炎症。自行处理48小时无效或伴随眩晕、耳鸣等症状时,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防止发展为化脓性中耳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