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压力性损伤。常见于骶尾部、坐骨结节、足跟等骨突部位,多发生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
褥疮的形成主要与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有关。当皮肤持续受压超过32mmHg时,毛细血管血流受阻,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根据损伤深度可分为四期:一期表现为皮肤红斑;二期出现水疱或浅表溃疡;三期累及皮下脂肪层;四期则深达肌肉或骨骼。高危人群包括脊髓损伤患者、老年人、营养不良者以及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因感觉减退或代谢异常更易发生褥疮。
预防褥疮需每2小时更换体位并使用减压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已出现皮肤破损,应及时就医进行清创处理,并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藻酸盐敷料等促进创面愈合。日常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负压引流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