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黏液便?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黏液便是指粪便中混有较多黏稠、透明或半透明的黏液物质。这种情况可能由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具体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

正常情况下,肠道黏膜会分泌少量黏液润滑肠道,通常肉眼难以察觉。当黏液分泌量异常增多时,可能与饮食刺激、肠道感染或炎症有关。感染性腹泻患者常见黏液便伴随腹痛、发热;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可出现黏液脓血便;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在排便后观察到黏液。婴幼儿出现黏液便时需注意乳糖不耐受或肠道感染,成年人若持续存在黏液便需警惕肠道肿瘤可能。

出现黏液便建议观察是否伴有腹痛、血便、体重下降等症状。若为偶发现象且无其他不适,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若黏液便持续3天以上,或伴随发热、里急后重感,应及时进行粪便常规、病原体检测及肠镜检查。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或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