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起小疙瘩可能与过敏、湿疹、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日常护理、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以及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具体需根据病因选择合适方案。
1、日常护理
若症状较轻,需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频繁抓挠或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化学物品等。日常可佩戴防护手套,减少外界刺激。若伴随瘙痒,可用冷敷缓解不适。
2、局部用药
对于湿疹或过敏性皮肤病引起的小疙瘩,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减轻炎症和瘙痒。若为真菌感染,需涂抹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药物。
3、口服药物
若局部用药效果不佳或伴有全身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缓解过敏反应。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
4、物理治疗
部分病毒性疣体或顽固性皮损,可采用液氮冷冻、激光等方式去除,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操作。
5、就医治疗
若疙瘩持续增大、化脓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诊排查带状疱疹、疥疮等疾病,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免疫调节剂或系统性治疗方案。
日常需注意观察皮疹变化,避免擅自挤压或挑破疙瘩,防止继发感染。若自行处理3-5天未缓解,或出现红肿热痛等加重表现,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真菌镜检、过敏原检测等明确诊断。用药期间严格遵循医嘱,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