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颈动脉血管内脂质、胆固醇等物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的慢性病变。这种病变可能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影响脑部供血。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会加速血管内脂质沉积,吸烟和肥胖也会通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斑块形成。随着病情进展,斑块可能破裂形成血栓,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部分患者早期会出现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但也有患者无明显不适,需通过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发现。
日常生活中应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并适度运动。若已确诊颈动脉狭窄,需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或抗血小板治疗。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出现突发性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