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由结核性胸膜炎、肺炎、低蛋白血症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原因引起。需结合其他症状及检查结果明确具体病因。
1、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时,可引起胸膜充血渗出,形成胸腔积液。患者常伴随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2、肺炎
细菌或病毒侵入肺部引发炎症时,炎症因子刺激可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患者多伴有咳嗽、咳黄痰、发热等症状。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配合祛痰药物如氨溴索口服液。
3、低蛋白血症
严重营养不良或慢性肝病导致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易引发漏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腹水等表现。需通过输注人血白蛋白、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纠正低蛋白状态,肝硬化患者可联合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利尿治疗。
4、恶性肿瘤
肺癌或转移癌侵犯胸膜时,肿瘤细胞阻塞淋巴管或直接分泌液体,可能形成血性胸腔积液。患者可能出现咯血、消瘦、胸痛等症状。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顺铂注射液、培美曲塞注射液等药物,必要时可进行胸腔灌注治疗。
出现双侧胸腔积液时需完善胸部CT、胸水生化及病理学检查。若积液量持续增多或伴随呼吸困难,需及时行胸腔穿刺引流。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剧烈运动,呼吸困难者可采取半卧位缓解症状,恶性肿瘤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