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检查结果通常需要关注颜色、性状、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寄生虫卵等指标。这些项目能帮助判断消化系统功能、感染或出血情况,具体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1、颜色和性状
正常大便为黄褐色、成形软便。若呈黑色或柏油样,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红色血便可能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结肠息肉)相关。灰白色可能为胆道梗阻,稀水样便常见于感染性腹泻。
2、白细胞
正常大便中偶见白细胞。若每高倍镜视野超过5-10个,提示肠道炎症反应,如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但需排除标本污染可能,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
3、红细胞
正常情况不应出现。若检出红细胞,可能由肛裂、肠息肉、结肠癌等原因引起。需注意区分痔疮出血(便后滴血)与肠道病变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必要时需肠镜检查。
4、寄生虫卵
正常结果为阴性。若发现蛔虫卵、钩虫卵等,提示寄生虫感染。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检出需考虑阿米巴痢疾,隐孢子虫常见于免疫低下者。
5、隐血试验
正常为阴性。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可能由胃溃疡、肠癌等原因引起。需注意检查前3天避免食用动物血、铁剂等干扰因素,反复阳性需胃肠镜排查。
若检查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腹部CT、胃肠镜)综合判断病因。避免自行解读或用药,以免延误病情诊断。日常注意观察排便习惯改变,检查前需按医嘱做好饮食和药物禁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