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焦虑症并没有所谓的最佳药物,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及耐受性等因素,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䓬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具体需遵医嘱使用。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增加脑内5-羟色胺浓度改善焦虑情绪,具有副作用较少的特点。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等是常用药物,通常需要连续服用2-4周才能显效,可能出现恶心、失眠等初期反应。
2、苯二氮䓬类药物
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可快速缓解急性焦虑发作,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神经传导发挥镇静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建议短期按需使用,老年人需注意跌倒风险。
3、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药物适用于缓解焦虑引发的躯体症状,如心悸、手抖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肾上腺素受体发挥作用,但对心理症状改善效果有限,哮喘患者禁用。
焦虑症患者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避免饮酒。药物治疗通常需配合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干预,急性发作期可联合用药。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戒断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