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梅毒的典型症状可分为不同阶段,主要包括硬下疳、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损害、全身性症状以及晚期系统损害等,需结合病程进行判断。
1、硬下疳
硬下疳是梅毒一期的标志性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表现为生殖器部位(如龟头、包皮、冠状沟)出现单个无痛性溃疡,直径约1-2厘米,边缘整齐且基底呈软骨样硬度,表面有少量浆液性渗出,不伴有明显疼痛或瘙痒,可自行消退但病原体仍在体内扩散。
2、淋巴结肿大
硬下疳出现后1-2周,同侧腹股沟淋巴结可能肿大,称为梅毒性横痃。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好,无压痛或化脓倾向,常呈对称性分布。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热、乏力等全身反应。
3、皮肤黏膜损害
二期梅毒多在感染后6-8周发生,表现为全身对称性红色斑疹或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等部位。玫瑰疹样皮疹表面可有鳞屑,部分患者出现扁平湿疣(肛周或外阴湿润性丘疹)或口腔黏膜白斑,伴随轻度瘙痒,皮疹消退后可能遗留色素沉着。
4、全身性症状
二期梅毒常伴有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症状,夜间骨关节疼痛较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脱发(虫蚀样脱发)、肝脾肿大或眼部炎症(如虹膜炎),这些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5、晚期系统损害
未经治疗的患者可能在感染数年后发展为三期梅毒,表现为皮肤树胶样肿(无痛性皮下结节破溃)、心血管损害(主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神经梅毒(头痛、记忆力减退、肢体瘫痪)。此阶段可能累及骨骼、眼睛及内脏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
若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或疑似症状暴露,建议立即至皮肤性病科进行血清学检测(如TPPA、RPR)及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早期规范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可有效清除病原体,避免疾病进展。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并定期复查血清滴度直至转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