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一般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调节气血、祛湿排毒、缓解疼痛等健康功效。其通过特制工具刺激体表经络,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调节机体功能。
1、活血化瘀
刮痧通过反复摩擦皮肤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消散皮下瘀血。对于因外伤或气血不畅引起的局部青紫肿胀,刮拭后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痕正是气血疏通的体现。
2、舒筋通络
沿着经络走向刮拭能松解肌肉筋膜粘连,特别适合颈肩腰腿部位的僵硬不适。操作时采用45度角刮拭足太阳膀胱经,可有效缓解长期伏案导致的肩背酸痛。
3、调节气血
针对气滞血瘀型体质,刮痧可激发经气运行。如刮拭膻中穴能宽胸理气,配合太冲穴刮拭可疏肝解郁,有助于改善胸闷、胁痛等气血失调症状。
4、祛湿排毒
通过刺激脾经、胃经相关穴位,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定期刮拭阴陵泉、丰隆等穴位,可促进体内湿浊代谢,改善头重如裹、肢体困倦等湿邪困阻表现。
5、缓解疼痛
刮痧产生的适度疼痛可刺激内啡肽分泌,具有即时镇痛效果。对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经前刮拭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能显著减轻腹痛程度,每次操作以皮肤潮红为度。
进行刮痧时应选择边缘光滑的牛角刮板,操作前需涂抹专用刮痧油减少皮肤损伤。注意避开骨突部位及静脉曲张区域,凝血功能异常者、孕妇腰骶部禁止刮痧。刮后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若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