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什么?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骨密度检测、脆性骨折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具体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骨密度检测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值,以T值作为判断依据。T值≤-2.5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若T值在-1.0至-2.5之间则属于骨量减少,需警惕进展风险。

2、脆性骨折史

患者发生过低能量外伤导致的骨折,如跌倒后髋部骨折、咳嗽引发的椎体压缩骨折等,即使骨密度未达诊断阈值,也可直接确诊为严重骨质疏松症。这类骨折提示骨骼脆性显著增加。

3、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评估骨代谢状态,检测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水平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骨转换标志物如β-CTX、P1NP可辅助判断骨吸收和形成活性。

若出现身高缩短、驼背或轻微外力后骨折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日常需注意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适度进行负重运动,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以评估干预效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