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的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常见的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自行调整。
1、药物治疗
对于脑卒中引起的偏瘫,急性期常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进展,同时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若存在高血压或糖尿病,需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胰岛素等控制基础疾病。神经修复阶段可辅以甲钴胺片、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营养神经药物。
2、物理治疗
早期可通过功能性电刺激改善瘫痪肢体肌肉张力,利用超声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针对肌肉痉挛,采用热疗、蜡疗等物理手段缓解僵硬。治疗过程中需配合体位摆放,预防关节挛缩和压疮。
3、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系统康复,包括Bobath疗法、Brunnstrom技术等神经发育疗法。根据运动功能分级制定训练计划,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抗阻训练,结合平衡训练、步态矫正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严重功能障碍者需配置踝足矫形器等辅助器具。
4、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超过70%时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急性脑梗死符合指征者可行血管内取栓术。慢性期肢体严重痉挛患者,可选择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改善肌张力。颅骨缺损者后期需行颅骨修补术。
5、其他治疗
中医针灸选取手足阳明经穴位促进功能恢复,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脑组织缺氧。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语言治疗师协助改善伴随的构音障碍。定期进行Fugl-Meyer等量表评估,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偏瘫患者需在发病后3-6个月黄金恢复期内坚持规范治疗,家属应学习正确护理方法,定期协助翻身拍背预防肺炎。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