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烫伤后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常见措施包括立即降温、保护创面、预防感染、促进修复以及必要时就医治疗。具体处理方式需结合烫伤面积、深度等因素综合判断。
1、立即降温
烫伤后应迅速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30分钟,或使用冷毛巾湿敷。此方法能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持续损伤,同时缓解疼痛和肿胀。需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2、保护创面
清洁降温后可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覆盖创面,避免摩擦或挤压。若出现水疱切勿自行挑破,较大水疱需由医生处理。此阶段禁止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以免加重感染风险。
3、预防感染
浅二度烫伤可遵医嘱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菌药物。若创面渗液较多,可配合使用吸收性敷料。需每日观察伤口情况,出现红肿加剧、脓性分泌物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4、促进修复
表皮完整的小面积烫伤,可局部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愈合期需保持创面湿润环境,避免撕脱痂皮。愈合后新生皮肤较敏感,应防晒并使用保湿剂减少色素沉着。
5、就医治疗
深二度及以上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或发生在面部、手足、会阴等特殊部位时,需立即前往烧伤专科就诊。严重者可能需进行清创术、植皮术,并配合静脉输液预防休克。
处理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民间偏方,及时去除烫伤部位的戒指等束缚物。恢复期间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或伤口经处理后未见好转,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烧伤科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