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是中医学中的常见病理状态,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当、久病体虚等因素引发。其本质是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常表现为胁肋胀痛、情绪抑郁等症状。
1、情志不畅
长期情绪压抑、焦虑或愤怒会直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遂可致气机郁滞,出现胸闷、善太息等症状。此类患者常伴有失眠多梦,可通过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疏肝理气类药物调理,配合情绪疏导效果更佳。
2、饮食不当
过食辛辣油腻或酗酒会加重肝脏负担。肥甘厚味易生湿热,阻碍气机升降,形成肝郁化火证候,可见口苦咽干、目赤耳鸣等表现。临床常用龙胆泻肝丸清除肝胆湿热,辅以菊花、决明子等药食同源之物泡茶饮用。
3、久病体虚
慢性消耗性疾病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当肝血亏虚时,肝体失养而疏泄无力,形成虚实夹杂的肝郁脾虚证,典型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归脾丸配合四君子汤可健脾益气,佐以香附、郁金等理气不伤正的中药调理。
日常应注意保持情绪平和,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食用佛手、玫瑰花等具有疏肝作用的食材。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黄疸、胁痛剧烈等情况,应及时到中医科就诊,通过脉诊、舌诊等辨证施治。切忌自行长期服用理气类药物,以免耗伤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