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掌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慢性肝病的常见体征,通常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癌等肝脏疾病有关。其特点是手掌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红斑,按压后褪色,可能与肝功能异常导致雌激素代谢障碍有关。
1、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雌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在手掌大小鱼际处形成肝掌。此类患者常伴有腹水、蜘蛛痣等症状,需通过保肝治疗或肝移植等方式改善病情。
2、慢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长期发展,可能损伤肝功能并引发肝掌。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或戒酒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药物治疗。
3、肝癌
肝癌患者因肝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出现肝掌表现。此类患者需通过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或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胶囊)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可能伴随消瘦、肝区疼痛等症状。
出现肝掌应及时到肝胆科就诊,完善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酒,避免服用肝毒性药物,保持低脂饮食并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切忌自行使用保健品或药物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