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高烧40度属于高热状态,需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对因治疗。通常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补液治疗、对因治疗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进行处理,具体需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遵医嘱干预。
1、物理降温
可用温水(32-34℃)擦拭患儿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通过体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加重不适。
2、药物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常用布洛芬混悬液(6月龄以上)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3月龄以上)。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避免过量引发肝肾损伤。
3、补液治疗
高热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次数,奶粉喂养者需按正常比例冲调,避免稀释奶粉影响营养摄入。
4、对因治疗
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需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需完成规定疗程,不可自行停药。
5、及时就医
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伴有惊厥、意识模糊、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或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急诊处理。就医时可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病因。
护理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体温监测每2小时1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代谢负担。需注意退热药仅缓解症状,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警惕脑膜炎、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务必在儿科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