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后肌常见的疾病包括肌肉劳损、肌腱炎、神经卡压、撕裂伤以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可能因外伤、过度使用或局部炎症引起,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1、肌肉劳损
长期重复性旋转前臂动作(如拧螺丝、打网球)可能导致旋后肌过度牵拉,引发肌肉劳损。患者常出现前臂外侧酸胀、活动时疼痛,休息后可缓解。一般需避免诱发动作,通过热敷、按摩或超声波治疗促进恢复。
2、肌腱炎
旋后肌肌腱在反复摩擦或急性损伤后可能发生炎症,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握力下降,尤其在旋转手臂时加重。治疗常采用支具固定制动,配合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抗炎药物,辅以冲击波治疗。
3、神经卡压
桡神经深支穿过旋后肌形成的Frohse弓时,可能因肌肉肿胀或纤维化受压,导致前臂伸肌无力、手指伸展困难。轻症可通过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重症需手术松解减压。
4、撕裂伤
跌倒时手掌撑地或暴力扭转前臂可能造成旋后肌部分或完全撕裂,伴随剧烈疼痛、局部肿胀和旋转功能障碍。急性期需冷敷并制动,完全撕裂者需手术缝合修复,术后配合康复训练恢复肌力。
5、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能形成触发点,引起放射性疼痛至手腕或手背。治疗包括局部封闭注射、针刺疗法及牵拉锻炼,同时纠正不良姿势习惯。
日常需注意避免前臂过度旋转动作,运动前做好热身。若出现持续疼痛、活动受限或肌力减弱,建议及时至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通过肌电图、超声检查或MRI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神经损伤或肌腱断裂的黄金治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