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瘘管是发生在牙龈部位的病理性管道,通常由牙源性感染引起,表现为牙龈表面出现脓包或开口。该病变的形成多与根尖周炎、牙髓坏死或牙周脓肿等疾病相关,感染物质无法正常引流时,会穿透牙槽骨形成通向口腔的瘘管。
1、感染来源
约75%的牙龈瘘管源于根尖周病变。当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牙髓坏死,细菌通过根尖孔扩散至根尖周围组织,形成直径约2-5mm的炎性病灶。随着脓液积聚,压力增大后会穿透骨皮质和牙龈黏膜形成瘘口。
2、临床表现
典型特征为牙龈处出现直径1-3mm的脓疱,触诊有波动感,挤压时可见黄白色脓液渗出。患者可能出现咀嚼疼痛、牙齿松动等症状。部分病例可见对应患牙牙冠变色,叩诊呈现明显敏感反应。
3、诊断方法
除临床检查外,牙科X线片可显示根尖区约3-6mm的透射影。CB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骨缺损范围,对复杂病例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2%。活力测试显示患牙牙髓无反应是重要诊断依据。
4、治疗原则
首要措施是清除感染源,包括根管治疗或患牙拔除。对已形成的瘘管需进行搔刮清创,顽固性病例可辅以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研究显示规范治疗后瘘管闭合率可达85-90%,复发多与治疗不彻底有关。
出现牙龈反复溢脓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颌骨骨髓炎等并发症。治疗期间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定期复查可有效预防复发。对于合并系统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应完善血糖等全身状况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