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坏疽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王远 外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坏疽的三种类型包括干性坏疽、湿性坏疽以及气性坏疽,不同类型的坏疽在发生部位、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及时识别坏疽类型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干性坏疽

干性坏疽常见于四肢末端,如手指、足趾等部位。由于动脉血流受阻而静脉回流相对正常,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并逐渐干燥、皱缩,颜色多呈黑褐色或黑色。坏死组织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清晰,感染症状较轻,通常进展较缓慢。患者可能伴随疼痛、皮肤温度降低等症状,但全身中毒反应较少见。

2、湿性坏疽

湿性坏疽多发生于内脏器官(如肠、肺)或伴有静脉瘀血的四肢。这类坏疽因动静脉同时受阻导致坏死组织水分含量高,表现为明显肿胀,颜色呈深蓝、暗绿或黑色,与正常组织界限模糊。坏死部位常伴有腐败菌感染,产生恶臭气味,易引发脓毒血症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进展较快且危险程度较高。

3、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属于特殊类型的湿性坏疽,由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深部肌肉组织严重创伤后。细菌分解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使局部皮肤出现捻发音(触摸时有握雪感),组织肿胀呈蜂窝状,颜色呈污秽的棕褐色。此类坏疽发展迅猛,毒素吸收可导致高热、休克甚至死亡,需紧急外科处理。

若发现局部皮肤发黑、肿胀、疼痛加剧或伴有恶臭,应立即就医。临床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等手段明确坏疽类型,并根据病情进行清创、抗生素治疗或截肢等干预。避免自行处理伤口或使用偏方,以免加重感染或延误治疗时机。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