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炎症性疾病,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典型症状包括红肿、热痛、发热等。及时治疗通常预后良好,但若延误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1、病因及感染途径
蜂窝织炎多由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引发,如外伤、溃疡或昆虫叮咬。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及下肢循环障碍患者更易感染。病原体在皮下脂肪层快速扩散,产生毒素导致炎症反应。
2、症状表现
典型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肿胀、触痛,皮温升高伴灼热感,可能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水疱、脓液积聚,若感染扩散至淋巴系统会引起红线状淋巴管炎,甚至导致败血症。
3、治疗方法
轻度感染可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氨苄或克林霉素。中重度需静脉注射抗生素,配合局部硫酸镁湿敷。形成脓肿需外科切开引流,合并全身中毒症状者需住院治疗。治疗期间需抬高患肢,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完整性,外伤后及时消毒处理。出现快速扩散的红肿区域或全身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挤压或热敷感染部位。治疗需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疗程,防止复发或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