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痛可能是过度运动、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可通过日常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过度运动
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导致乳酸堆积或肌肉纤维轻微撕裂,从而引发酸痛感。此时应充分休息,避免继续剧烈活动,适当进行拉伸或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局部冷敷或热敷也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2、感染
流行性感冒、登革热等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全身性肌痛,通常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若出现高热不退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诊。
3、代谢性疾病
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导致持续性肌肉酸痛。例如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患者可能出现四肢无力、痉挛性疼痛,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氯化钾缓释片或静脉补钾。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调节激素水平。
日常需注意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和拉伸,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若疼痛超过1周未缓解,或伴随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建议进行肌酸激酶检测、肌电图等检查。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特别是存在消化道溃疡或肝肾疾病者需谨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