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症状,但具体是否发热与病原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低热,而感染严重时可能出现高热。
急性胃肠炎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当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时,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此时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介素等,这些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可能导致体温升高。若感染扩散至全身血液循环引发菌血症,体温可能进一步上升。
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腹部绞痛、水样腹泻或呕吐,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婴幼儿、老年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因机体防御能力较弱,感染后更易出现持续发热。若体温超过39℃且伴随寒战、意识模糊等症状,需警惕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防止脱水,用温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若体温持续3天未退或伴有血便、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根据病原学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