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良性增生性病变,多表现为细长柔软的丝状突起,常见于眼睑、颈部等皮肤薄弱部位。其形成与病毒感染、皮肤屏障受损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病毒感染
丝状疣主要由HPV-1、HPV-2等型别感染所致。当皮肤出现微小破损时,病毒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皮肤或污染物侵入表皮细胞,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疣体。
2、临床表现
典型皮损为单发或多发的灰褐色或肤色丝状突起,直径约1-3毫米,长度可达1厘米,表面粗糙。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眼睑、口周、颈部等部位,通常无痛痒感,但可能因摩擦导致出血或继发感染。
3、治疗方法
临床常用液氮冷冻治疗,通过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激光治疗可精准气化疣体基底,复发率较低。外用药物如维A酸乳膏、咪喹莫特乳膏等能调节表皮细胞分化,抑制病毒复制。顽固性疣体可采取手术剪除或电灼治疗。
日常需注意避免搔抓疣体,防止自体接种扩散。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消毒双手。免疫力低下者可通过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提高抵抗力。若皮损突然增大、颜色改变或数量增多,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评估,排除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