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是由碳、氢、氧元素构成的羧酸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包含一条碳氢链和末端的羧酸基团。根据碳链长度及双键数量,脂肪酸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及多不饱和类型,在人体能量代谢、细胞膜构建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组成结构
脂肪酸的基本结构由4-28个碳原子组成的碳链构成,一端连接羧酸基团。碳链长度直接影响其理化性质,例如短链脂肪酸易溶于水,而长链脂肪酸更易储存于脂肪组织。碳链中若无双键为饱和脂肪酸,含1个或多个双键则为不饱和脂肪酸。
2、分类特征
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油脂中,分子结构稳定;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常见于橄榄油,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ω-3和ω-6系列,如DHA对神经发育至关重要,需通过深海鱼类或特定植物油摄取。
3、生理功能
作为高能量物质,1克脂肪酸可提供9千卡热量。其参与构成磷脂双分子层,维持细胞膜流动性。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同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并参与胆固醇代谢调节。
日常饮食应注意各类脂肪酸的均衡摄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取。特殊人群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膳食中脂肪酸比例,以实现营养结构的科学配比。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