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小儿肠胃型感冒用什么药?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肠胃型感冒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常用药物包括退热药、止泻药、补液盐等,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具体用药方案需结合患儿年龄、体重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1、退热药

如果患儿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这两种药物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用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2、止泻药

针对腹泻症状,可选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该药物能吸附肠道内的病毒、毒素,并增强黏膜屏障功能,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比例调配,通常建议空腹服用。需注意过量使用可能引起便秘,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停药。

3、补液盐

预防脱水是治疗关键,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III。每袋需兑水250ml分次服用,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若患儿出现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4、益生菌制剂

布拉氏酵母菌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建议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用温水或牛奶冲服,避免高温破坏活性菌。不同菌株作用机制存在差异,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5、抗病毒药物

如确诊为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颗粒。该药物通过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扩散,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疗程通常为5天。需注意此药仅对流感病毒有效,且可能引起呕吐等不良反应。

患儿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大便性状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频繁呕吐无法进食、嗜睡或抽搐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儿科急诊。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用药需严格把控剂量和适应证。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