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作为临床常用药物,一般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功效和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有关,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1、解热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促使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这类药物仅对发热体温起降温作用,而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常用于感冒、感染等引起的发热。
2、镇痛
通过阻断炎症部位前列腺素的生成,减轻组织肿胀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对于头痛、牙痛、关节痛等轻度至中度疼痛有缓解效果,但对创伤性或内脏绞痛效果有限。
3、抗炎
通过抑制环氧酶-2(COX-2)活性,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改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临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
4、抗风湿
通过持续抑制炎症反应,减缓风湿性疾病对关节的破坏进程。需长期规律使用,常作为风湿性疾病的基线治疗药物。
5、抗血小板聚集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能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酶-1(COX-1),减少血栓素A2生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注意个体差异,消化道溃疡患者应慎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联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出现黑便、胸痛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停药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