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艾灸有哪些好处和禁忌?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一般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防病保健、散结消肿等功效,但需注意实热证、阴虚发热、特殊人群、皮肤问题以及过饱过饿等禁忌证。具体操作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1、温经散寒

艾灸通过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应刺激穴位,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驱散体内寒湿之气。中医认为寒凝血瘀会导致痛经、关节冷痛等问题,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可改善此类症状,尤其适用于风寒湿痹或虚寒性腹痛患者。

2、行气通络

艾叶的温热特性可疏通经络阻滞,调节脏腑气机。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胀满、乳腺增生等问题,艾灸膻中、期门等穴位能促进气血畅通,缓解胀痛不适,但需配合针刺或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3、扶阳固脱

艾灸能激发人体阳气,适用于阳气虚衰导致的久泻脱肛、遗尿等症。如灸神阙穴可提升中焦阳气,改善五更泄泻;灸百会穴对脏器下垂有辅助提升作用,但需注意避免烫伤头皮。

4、防病保健

定期艾灸足三里、气海等强壮穴能增强卫外功能。研究显示艾灸可调节免疫细胞活性,提高NK细胞杀伤力,降低感冒频率,建议每周2-3次,每次15-20分钟为宜。

5、散结消肿

针对甲状腺结节、乳腺囊肿等良性肿物,艾灸局部阿是穴配合天宗、肩井等穴位,能促进局部微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清除。临床观察显示连续艾灸3个月可使部分小结节缩小。

禁忌证方面,实热证患者如高热、便秘时施灸可能加重火邪;阴虚发热者灸后易出现盗汗心悸;孕妇腰骶部施灸存在流产风险;皮肤破损、过敏体质者可能引发感染或皮炎;过饱、醉酒状态下施灸易导致气血紊乱。建议艾灸前后饮用温水,施灸后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灸。选择艾条时应注意艾绒纯度,劣质艾绒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可能刺激呼吸道。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