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低血压的成因、危害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低血压的成因主要包括生理性因素、病理性疾病、药物影响以及体位性改变等。其危害可能涉及多器官供血不足,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干预。

1、成因

生理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瘦弱的人群,可能与遗传或长期缺乏运动有关。病理性原因包括严重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疾病,以及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此外,过量使用降压药、利尿剂或抗抑郁药也可能导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多发生在快速站立时,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相关。

2、危害

急性低血压可能引发头晕、视物模糊甚至晕厥,增加跌倒风险。长期慢性低血压可能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灌注,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心肌缺血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表现为意识障碍、四肢湿冷等危急症状,需立即就医。

3、治疗方法

生理性低血压若无症状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增加钠盐摄入(每日6-10g)、规律有氧运动改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建议缓慢改变体位,穿戴弹力袜。病理性类型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心衰患者使用强心药物。药物治疗可选氟氢可的松提升血容量,或米多君改善血管张力,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日常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高温环境。出现晕厥前兆时应立即坐下或平卧,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若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警示症状,应及时就诊进行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药物调整需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降压药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