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结构异常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或机械功能突然停止,需及时明确病因并干预。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是常见原因。当斑块破裂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时,可能诱发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患者常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通过冠脉造影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必要时进行介入或搭桥手术。
2、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或扩张型心肌病会改变心脏结构,影响血流动力学。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晕厥、下肢水肿等症状,心脏超声可明确诊断。治疗常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考虑心脏移植。
3、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长QT综合征等电生理异常可直接引发心脏停搏。此类疾病可能表现为心悸、黑朦等症状,需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诊。治疗可使用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伊布利特注射液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植入ICD除颤器。
若存在胸闷、晕厥等预警症状,建议尽早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后应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定期复查评估心脏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