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绞痛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等,常伴随其他消化系统症状。具体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需结合临床检查明确诊断。
1、阵发性腹痛
肠绞痛患者通常会出现突发性腹部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疼痛发作时患者常呈蜷缩体位,发作间歇期可完全缓解。这种疼痛与肠道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有关,寒冷刺激、饮食不当等因素可能诱发。
2、腹胀
多数患者会伴随腹部胀满感,腹部触诊时可发现肠鸣音亢进。肠道气体在痉挛肠段积聚可能导致腹部膨隆,部分患者可能观察到腹部局部隆起。腹胀程度与肠梗阻、肠功能紊乱等病理状态相关,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呼吸。
3、排便异常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或便秘交替现象,大便性状可能呈稀水样或羊粪状。婴幼儿肠绞痛常表现为排便时哭闹、双腿向腹部屈曲,排便后症状可暂时缓解。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速度异常。
4、伴随症状
常见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肛门排气增多等。婴幼儿可能出现面部潮红、握拳蹬腿等表现,成人可能出现冷汗、心率加快等自主神经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发热、便血等警示症状。
若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热或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腹部超声、肠镜检查。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婴幼儿喂养后应正确拍嗝,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饮食结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