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扑动及颤动的治疗通常包括心肺复苏、电复律、药物治疗、病因治疗以及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及病因进行选择,并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实施。
1、心肺复苏
心室扑动或颤动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一旦发生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维持血液循环,同时配合人工呼吸保证氧气供应,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若发生在医院外,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持续进行基础生命支持。
2、电复律
尽快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或手动除颤器进行电复律是恢复窦性心律的关键。首次电击能量通常选择双相波120-200焦耳,单相波则需360焦耳。若首次除颤未成功,需立即进行下一轮心肺复苏后再次尝试除颤。
3、药物治疗
在持续心肺复苏和电复律过程中,需静脉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可提高除颤成功率。对于反复发作的室颤,可配合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
4、病因治疗
纠正诱发因素至关重要,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进行紧急血运重建,电解质紊乱者需及时补充钾、镁离子。对于药物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等可逆性病因,需针对性采取解毒或纠酸治疗。
5、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对于反复发作且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考虑植入ICD。该装置可实时监测心律,在检测到室颤时自动放电除颤,显著降低猝死风险,需定期随访调整参数。
发生心室扑动或颤动时,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进行规范抢救。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需转入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排查潜在病因。长期管理包括规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建议心脏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心功能评估,必要时早期干预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