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一种与内耳平衡器官相关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疾病。该病主要由内耳中的耳石颗粒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引发,导致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短暂眩晕。
耳石症的发病与耳石脱落密切相关,耳石原本附着于椭圆囊斑,因外伤、老化或内耳疾病等因素脱落至半规管。当头部快速转动或改变体位时,这些游离的耳石颗粒会刺激半规管内的毛细胞,引发强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变位试验检查,通过观察特定头位变换时的眼球震颤特征进行判断。治疗多采用耳石复位手法,借助重力作用使耳石归位,必要时可配合前庭抑制剂或抗眩晕药物缓解急性症状,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患者确诊后应避免突然转头或剧烈运动,睡眠时可适当垫高头部。日常需注意预防头部外伤,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若反复出现体位性眩晕,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评估,确诊后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化复位治疗,多数患者经过1-2次复位即可获得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