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气道狭窄或阻塞的医疗装置,通常由金属或硅胶等材料制成,适用于肿瘤、瘢痕或外部压迫引起的气道狭窄。其作用在于扩张狭窄部位,维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
1、材质类型
肺支架常用金属或硅胶材质。金属支架如镍钛合金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可随温度变化自适应气道形态;硅胶支架柔软且易于调整位置,适合复杂狭窄结构。材质选择需根据病变位置和患者情况决定。
2、适用疾病
肺支架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结核后瘢痕或气管软化症等原因导致的气道狭窄。例如肺癌患者肿瘤压迫主支气管时,植入支架可迅速缓解呼吸窘迫,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3、植入方式
多在支气管镜下完成微创植入。医生通过影像引导将压缩状态的支架送至狭窄段,释放后支架自行扩张贴合管壁。该过程通常需局部麻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4、治疗效果
有效改善通气功能,可使血氧饱和度提升10%-15%,缓解喘息、咳嗽等症状。研究显示约85%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但疗效持续时间因原发病不同存在差异。
5、潜在风险
可能发生支架移位、肉芽增生或分泌物滞留。约5%-10%患者会出现并发症,需定期支气管镜清理。感染风险需通过术后抗生素预防,金属支架长期留置可能刺激组织增生。
患者植入后需避免剧烈咳嗽,定期复查支气管镜。术后48小时内需监测血氧,出现发热或咯血应及时就诊。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因及个体情况,在呼吸科医师指导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