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包括下腰部疼痛、晨僵以及活动受限等,治疗方法通常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下腰部疼痛
骶髂关节炎患者常出现下腰部或臀部持续性钝痛,可能向大腿后侧放射。疼痛在久坐、久站或负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这是由于关节软骨损伤及周围韧带炎症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可通过热敷或调整姿势减轻症状。
2、晨僵
患者早晨起床时可能感到关节僵硬,活动后逐渐缓解,通常持续30分钟以内。这与炎症因子导致关节液黏稠度增高有关,适当进行腰部伸展运动有助于改善僵硬感。
3、活动受限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弯腰、转身等动作困难,严重时会影响日常行走功能。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是主要病理基础,需通过康复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
治疗方法方面,一般治疗包括避免长时间负重、使用骨盆带稳定关节,并配合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腰背肌力量。药物治疗常用美洛昔康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严重者可使用甲氨蝶呤片等免疫抑制剂。物理治疗可采用超声波、超短波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急性期过后可进行手法松解。对于关节严重破坏者,需行骶髂关节融合术等手术治疗。
日常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跑跳动作。若出现夜间痛醒、发热或下肢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就诊,完善CT、血沉等检查明确病情进展,遵医嘱规范用药控制炎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