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由尿路感染、盆底肌松弛、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导致。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
1、生理性原因
妊娠期间子宫增大可能压迫膀胱,导致压力性尿失禁。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易引发尿道黏膜萎缩,这些生理变化会减弱控尿能力。这类情况通常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盆底肌功能。
2、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引发的膀胱炎会导致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病原体刺激膀胱三角区会引起不可控的排尿反射。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同时需每日饮水1500-2000ml促进细菌排出。
3、盆底肌松弛
经阴道分娩或长期便秘等因素可能损伤盆底支持结构,造成膀胱颈位置下移。这种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或使用雌三醇乳膏增强尿道黏膜抵抗力,重度患者需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
4、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会破坏排尿中枢的神经传导,导致膀胱过度活动或尿潴留性溢尿。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必要时进行间歇导尿。
若排除暂时性诱因后症状持续存在,建议至泌尿外科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盆腔超声等专项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饮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