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测量可以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波检测以及单能X线吸收法等方法进行,具体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不同测量方式在适用人群、检测部位及精准度上存在差异。
1、双能X线吸收法
这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主要检测腰椎和髋部等中轴骨。检查时需平躺在设备上,通过低剂量X射线穿透骨骼,分析不同组织的吸收差异计算骨密度值。该方法辐射量低,适用于中老年人群、绝经后女性及存在骨折风险者,可准确评估骨质流失程度。
2、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采用CT三维成像技术,主要测量腰椎松质骨密度,能区分皮质骨与松质骨。其优势在于不受主动脉钙化或骨赘影响,适合脊柱退变患者。但由于辐射剂量较高且费用昂贵,通常作为DXA检查的补充手段。
3、超声波检测
通过跟骨或桡骨等外周部位测量声波传导速度和衰减幅度,间接评估骨质量。该方式无辐射、操作便捷,适用于孕妇、儿童筛查及社区普查,但精准度相对较低,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4、单能X线吸收法
主要用于前臂或足跟等肢体末端检测,利用单一能量X射线穿透骨骼进行测量。虽然设备便携且成本较低,但因无法检测中轴骨而逐渐被双能技术替代,现多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初步筛查。
建议40岁以上人群、绝经后女性或长期使用激素治疗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检查前需去除金属饰品,穿着无金属配件衣物。日常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进行负重运动,若检测发现骨量减少应及时干预,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