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需根据病变程度及患者情况选择个体化方案,通常包括随访观察、物理治疗、宫颈锥切术、药物治疗以及子宫切除术等方法。
1、随访观察
适用于CIN1级或部分CIN2级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或妊娠期女性。建议每6-12个月进行HPV检测、TCT及阴道镜随访,部分低级别病变可能自然消退。患者需加强免疫力,避免吸烟及不洁性生活。
2、物理治疗
针对持续存在的CIN1或部分CIN2病变,可采用激光汽化、冷冻或电凝治疗。通过破坏异常上皮促进正常细胞再生,治疗深度通常控制在5-7mm,术后可能有少量阴道排液,需保持外阴清洁并禁性生活2个月。
3、宫颈锥切术
对CIN2-3级或可疑浸润癌者,需行LEEP刀或冷刀锥切术。切除范围应超过病变边缘3-5mm,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以明确切缘是否干净。可能出现术后出血、宫颈管狭窄等并发症,需定期复查HPV和TCT。
4、药物治疗
对于HPV感染相关的低级别病变,可联合使用干扰素栓、保妇康栓等药物调节局部免疫。但药物治疗不能替代病理确诊,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配合定期复查。
5、子宫切除术
仅适用于无生育需求且锥切术后多次复发、病理升级为原位癌或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需全面评估手术风险,术后仍需定期随访排除阴道残端病变。
建议确诊后及时到妇科门诊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避免同房并严格遵医嘱复查。治疗后仍存在HPV持续感染风险,建议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治疗后6个月应复查HPV及TCT。任何治疗方案均需结合病理结果和患者生育需求,切忌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