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霉菌感染通常由免疫力下降、抗生素滥用、妊娠以及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当机体防御功能减弱或阴道环境改变时,白假丝酵母菌等致病菌可能过度繁殖引发炎症。
1、免疫力下降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或患有慢性疾病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此时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无法有效抑制霉菌生长,患者常伴有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等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2、抗生素滥用
不规范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阴道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导致菌群失调。这种微生态失衡使霉菌获得增殖优势,可能引起阴道灼痛、排尿不适等表现。恢复期间需停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并配合使用双唑泰栓调节菌群。
3、妊娠因素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阴道上皮糖原含量增加,为霉菌繁殖提供营养基础。此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如克霉唑阴道片或制霉菌素泡腾片进行局部治疗。
4、糖尿病控制不佳
持续高血糖状态会造成阴道黏膜细胞糖代谢异常,分泌物含糖量增高形成霉菌培养基。患者常合并反复发作的阴道炎,需通过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同时联用氟康唑胶囊进行抗真菌治疗。
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出现异常分泌物或瘙痒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白带常规检查,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用药。治疗期间应遵医嘱足疗程用药,防止病情反复转为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