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脱水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液治疗、调整电解质、病因治疗、监测生命体征以及支持治疗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补液速度和量的调整,避免并发症。
1、补液治疗
首选低渗溶液补充水分,常用0.45%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补液速度需根据脱水程度调整,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需静脉滴注。需注意24小时内补液总量不宜超过体重的4%,防止脑水肿。
2、调整电解质
在血钠浓度下降至155mmol/L以下后,可开始补充适量电解质。存在低钾血症时需在尿量恢复后给予氯化钾溶液,通常浓度不超过0.3%。动态监测血清钠、钾水平,每2-4小时复查电解质。
3、病因治疗
针对原发疾病进行处理,如糖尿病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应用去氨加压素。感染性疾病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发热患者需进行退热治疗。
4、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尿量、血压及心率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定期评估皮肤弹性、黏膜湿润度等脱水体征改善情况。
5、支持治疗
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疗。意识障碍者需预防误吸,加强皮肤护理。体温过高者采用物理降温,抽搐患者可给予镇静药物处理。
发生高渗性脱水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补充高渗液体。静脉补液需在医疗监护下进行,补液过程中如出现头痛、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穿着宽松衣物以利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