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肾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肖文军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三甲

肾结石的形成可能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饮食习惯、药物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当这些因素导致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过高或溶解度降低时,就容易析出结晶并逐渐形成结石。

1、代谢异常

高钙尿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会导致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成分浓度异常升高。这些物质在肾脏过度饱和时,容易与磷酸盐、胱氨酸等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等。

2、尿路梗阻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会造成尿液排出不畅。长期尿流缓慢会导致晶体物质沉积,同时梗阻部位更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性结石的形成。

3、饮食习惯

长期高蛋白、高盐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过量摄入菠菜、浓茶等富含草酸的食物会升高尿草酸浓度。水分摄入不足会使尿液浓缩,这些因素均会显著提升结石形成风险。

4、药物因素

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磺胺类药物或抗癫痫药等,可能改变尿液酸碱度或增加尿液中特定成分浓度。例如磺胺类药物易形成磺胺结晶,维生素C代谢后会产生草酸盐。

5、遗传因素

胱氨酸尿症、肾小管酸中毒等遗传性疾病会直接影响尿液成分。这类患者尿液中胱氨酸、枸橼酸等物质浓度异常,容易形成胱氨酸结石等特殊类型结石。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3000ml饮水量,避免久坐和憋尿,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若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超声、尿液分析等检查,明确结石类型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体外碎石或药物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