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的预防和治疗需结合职业防护与医学干预,常见方法包括环境控制、个人防护、定期体检、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具体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情况制定,早期干预效果更佳。
1、环境控制
工作场所需加强通风除尘,采用湿式作业减少粉尘飞扬,定期监测粉尘浓度并确保符合安全标准。企业应改进生产工艺,使用自动化设备降低人工接触粉尘的机会。对无法避免的高危区域,需设置隔离屏障或封闭式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
接触粉尘的劳动者必须佩戴符合N95标准的防尘口罩,每班更换滤芯。建议穿戴连体式防护服,工作后及时沐浴清洁。接触石棉等特殊粉尘时,需使用正压供气式呼吸器。每日工作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并建立轮岗制度。
3、定期体检
接尘工人应每年进行高千伏胸部X线检查,配合肺功能测试。重点监测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率(FEV1/FVC)变化。发现可疑阴影时,需进行HRCT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疑似病例实施离岗观察。
4、药物治疗
确诊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汉防己甲素片抑制肺纤维化,克矽平雾化吸入促进排尘,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改善呼吸道症状。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需严格评估适应证,通常采用泼尼松短期冲击疗法。近年研究显示吡非尼酮对延缓纤维化进展有效。
5、手术治疗
终末期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时,可考虑肺灌洗术清除肺泡内沉积物。合并巨大肺大疱者可行肺减容手术。肺移植适用于50岁以下、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约60%。所有手术需在三级医院呼吸专科开展。
尘肺病患者应严格避免再次接触粉尘,建议调离原工作岗位。居家环境保持空气流通,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出现咳嗽加剧、痰中带血或呼吸困难加重时,应及时到呼吸科就诊。治疗方案需根据CT影像分期调整,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