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发作时,可通过调整环境、冷敷、按摩、药物干预等方法缓解症状。常见的6种方法包括调整环境、冷敷止痛、穴位按摩、药物治疗、避免刺激以及放松训练等。
1、调整环境
偏头痛患者对光线和声音较敏感,发作时应立即进入安静、黑暗的房间休息,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可拉上窗帘或佩戴眼罩,减少视觉干扰,帮助降低神经兴奋性。
2、冷敷止痛
将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额头、太阳穴或疼痛最明显处,每次持续10-15分钟。低温能促进血管收缩,缓解血管扩张引起的搏动性头痛,但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3、穴位按摩
用指腹按压太阳穴、风池穴(耳后发际凹陷处)及合谷穴(手背虎口处),以适度力度打圈按摩5-10分钟。通过刺激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型头痛。
4、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或曲普坦类药物如佐米曲普坦片。中重度发作时可能需要麦角胺类制剂,但需注意药物禁忌证。
5、避免刺激
发作期间需远离烟酒、咖啡因饮料,避免摄入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巧克力。剧烈运动可能加重症状,建议保持平和状态直至疼痛缓解。
6、放松训练
进行深呼吸练习或渐进式肌肉放松,吸气时默数4秒,屏息2秒后缓慢呼气6秒。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可降低颅脑血管异常搏动频率。
偏头痛发作频繁或伴有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需注意止痛药物每月使用不宜超过10天,长期频繁用药可能引发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建议记录头痛日记,详细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