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忡和心悸均属于中医对心慌、心跳异常的描述,但两者在病因、症状特征以及伴随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怔忡一般指持续性的心慌不安,常由阴虚或血虚导致;心悸多为暂时性心慌,可由情绪波动或劳累诱发。
1、病因不同
怔忡多因久病体虚、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如心脾两虚、肝肾阴虚等。心悸则常由外感邪气、情志刺激(如惊恐、思虑过度)或饮食不当等暂时性因素诱发,情绪平复后可能缓解。
2、症状特征不同
怔忡表现为持续性心慌,即使安静状态下也会发作,且程度较重,患者常自觉心跳剧烈。心悸多为阵发性,持续时间较短,活动或情绪波动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3、伴随症状不同
怔忡常伴有明显的虚症表现,如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等全身虚弱症状。心悸发作时可能仅表现为短暂心慌,严重时可伴胸闷气短,但通常不伴随长期虚损症状。
怔忡与心悸的鉴别需结合具体脉象和舌象,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尽早就诊中医科,通过四诊合参明确证型。日常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并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状态。